过去24小时,全球AI格局再次迎来震荡。从支付巨头入局智能助手,到英伟达跨界医疗,再到OpenAI的“ trillion-dollar bet”,AI的商业版图正在重新定义。

PayPal宣布与OpenAI达成战略合作,明年起ChatGPT将集成PayPal数字钱包,用户可直接在对话中完成支付、购买商品或订阅服务。
点评:
这意味着PayPal不再只是被动的支付插件,而是主动嵌入智能对话流中,重新夺回用户支付入口。它将天然获得更丰富的交易数据与消费行为洞察。
对OpenAI而言,引入支付功能是商业化路径的关键延伸——从API与订阅,走向“交易佣金 + 智能购物”。
当AI具备购物能力后,消费者会否接受这种“聊天即交易”的新体验?这是对人机交互商业模式的一次大胆实验。
英伟达宣布投资10亿美元入股诺基亚,消息一出,诺基亚股价大涨22%。同时,英伟达CEO黄仁勋在GTC大会上透露,公司正与礼来(Eli Lilly)和强生(Johnson & Johnson)共同打造一台专为药物研发和生产流程设计的AI超级计算机,被称为“AI工厂”。
点评:
英伟达的野心已经远超芯片本身。通过投资通信巨头诺基亚、携手医药巨头礼来和强生,英伟达正在打造跨产业的AI算力生态。
这不仅是算力的扩张,更是影响力的延伸——当AI驱动通信、医疗、制造等基础行业时,英伟达的护城河将难以撼动。
但这也引发一个问题:英伟达的下一个跨界,会不会是金融、教育甚至能源?
OpenAI计划在未来数年投入约1.4万亿美元,用于AI数据中心和自我进化型研究系统的建设。公司设定了两个关键里程碑:
2026年9月:实现“AI研究实习生”,可协助研究人员自动生成实验设计与分析结果;
2028年3月:实现“全自动AI研究员”,能自主完成完整科研项目。
点评:
这两个阶段目标,本质上是AI走向“自我科研”的试验。
2026年的“AI实习生”标志着从“语言模型”到“科研助手”的跃迁,而2028年的“AI研究员”若能实现,将彻底改变科学研究的生产方式。
然而,1.4万亿美元的投入接近苹果市值的三分之一。资金从何而来?收益周期多久?商业模式能否支撑如此庞大的资本消耗?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豪赌——也是OpenAI试图重新定义“科研”的一次革命。
AI世界的竞争,已经不再只是模型与算法的较量,而是资本、产业、技术和愿景的全面交锋。
谁能率先完成“AI生态闭环”,谁就可能主宰下一个十年。
更多前沿AI动态、商业洞察与科技趋势,欢迎持续关注:https://iaiseek.com/zh
还想了解过去72小时AI圈的更多重大事件,请阅读:
2025年10月28日· 24小时AI动态:高通挑战英伟达、AMD打造超级计算机、亚马逊史上最大裁员、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冲刺IPO
2025年10月25日· 24小时AI动态:IBM实现量子突破、OpenAI进军AI音乐、Meta与TikTok遭欧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