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在美国拥有超过 1.5 亿月活用户、每月数十亿美元广告收入,却在最新的收购谈判中被估值仅 140 亿美元。这一数字不仅远低于分析师此前给出的 500–1000 亿美元区间,甚至不到其单年营收的十分之一。为何一个全球顶级 AI 平台的价值被如此低估?是商业模式出了问题,还是政治风险主导了估值逻辑?
参与方:甲骨文(Oracle)、银湖资本(Silver Lake)、阿布扎比 MGX 基金
交易结构:投资集团拟持股 45–50%,并进入董事会
市场预期差:
分析师预估:TikTok 美国业务独立估值应在 500–800 亿美元
实际谈判价:仅 140 亿美元,缩水幅度超过 70%
对比案例:
YouTube 在 2006 年被谷歌以 16.5 亿美元收购,当时用户数仅为 TikTok 的十分之一。如今 YouTube 广告年收入超过 300 亿美元,估值在 2000–3000 亿区间。
TikTok 美国业务 2025 年营收预计约 150 亿美元,若以互联网公司普遍的 P/S(市销率)5–7 倍计算,其估值应在 750–1050 亿美元。
从横向对比看,140 亿美元几乎是“清仓价”。
美国国会长期质疑 TikTok 的数据安全与国家安全问题。《TikTok 禁令法案》多次被推进,甚至要求字节跳动强制剥离。对投资人来说,这是一个带有“随时归零风险”的项目,折价成为必然。
TikTok 的核心价值在于推荐算法,这是字节跳动的核心资产。本次交易不涉及母公司算法的完全交付,美国买方很难拿到“灵魂技术”。没有算法,平台只是一个外壳。
参与方为财务投资者(PE/基金)与基础设施企业(Oracle),而非谷歌、Meta 这种愿意支付战略溢价的买家。估值模型更趋向于现金流折现,而非战略协同,因此价格自然更低。
用户规模
美国用户超过 1.5 亿,相当于全国人口近一半。Z 世代和年轻群体的渗透率超过 Instagram。
广告收入
2025 年预计广告营收 150 亿美元。对比来看,YouTube 美国营收约 180 亿美元,但其估值远高于 TikTok。
AI 推荐算法
TikTok 是全球最成功的 AI 内容分发平台。用户平均使用时长超过 90 分钟/天,高于 YouTube 的 70 分钟和 Instagram Reels 的 40 分钟。其“兴趣驱动推荐”模式已成为行业标准。
从商业和技术角度看,TikTok 的价值不仅未缩水,反而在持续增长。
数据安全焦虑:美国政策对“中资背景平台”的不信任,让 TikTok 必须付出巨额“政治风险折价”。
资本市场的避险逻辑:投资人愿意买,但必须留出极大的安全边际。
平台不可替代性:TikTok 无法被简单复制,但在监管威胁下,它的资本化路径被极度压缩。
这就像是一套价值千万的豪宅,被按“拆迁风险”估到只值 200 万。
TikTok 美国业务的估值缩水,不是因为 AI 平台价值下降,而是因为它处于全球政治经济博弈的夹缝。
对投资人来说,这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标的,可能是 140 亿买到 1000 亿资产,也可能是 140 亿买到一堆监管麻烦。
对 AI 平台行业来说,这说明技术和用户并不能完全抵消政治风险,未来任何跨境 AI 巨头都必须面对地缘政治溢价与折价。
对美国市场来说,哪怕 TikTok 被低价收编,其算法和数据价值也难以完全复制,这可能会成为历史性的错价收购。
TikTok 的估值之争,是 AI 平台商业化与政治博弈的典型案例。更多关于 AI 平台资本逻辑、产业链趋势与政策风险的深度分析,请关注 iais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