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4小时内,AI产业的格局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从全球AI推理需求的暴涨,到IBM与AMD的量子中心化超级计算合作,再到MongoDB在AI驱动下的财报增长,三大趋势共同勾勒出AI基础设施、算力创新与数据库生态的最新发展方向。
数据显示,谷歌在2025年7月处理了超过980万亿个令牌,较同年5月翻了一番。微软在其2025财年(截至6月)通过Foundry API处理了超过500万亿个令牌,同比增长超过7倍。字节跳动截至2025年5月底的日均令牌消耗量达到16.4万亿。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的日均令牌消耗量达到30万亿,相比2024年初增长了300倍。
点评:
推理(inference)阶段的令牌消耗远超训练,反映AI模型正从研发走向大规模落地。推理API利润率高达70%,为谷歌、微软等带来可观收入。谷歌云Q2 2025收入136亿美元,微软Azure AI收入增长5倍。
英伟达的新一代Spectrum-XGS Ethernet与Jetson Thor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效率。
目前,微软Azure服务于OpenAI等多家AI企业,谷歌报告已有85,000+企业使用Gemini,这验证了市场对推理能力的巨大需求。字节跳动5月的令牌消耗接近500万亿,显示其强劲的AI应用实力,具备在全球AI基础设施竞争中的话语权。
然而,如此巨量的AI令牌处理,也让隐私保护与监管问题日益凸显。
IBM与AMD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量子中心化超级计算架构(quantum-centric supercomputing)。该架构融合量子计算与高性能计算(HPC),并与AI基础设施协同工作。量子计算机将与CPU、GPU及其他计算引擎无缝集成,助力企业高效扩展AI工作负载。
点评:
量子计算机在分子模拟等复杂场景中具有独特优势,而HPC和AI则擅长大规模数据分析。两者协同可解决传统计算无法处理的难题。IBM与AMD的合作增强了行业信心,但量子计算仍处于早期阶段,市场中已出现AI与量子计算投资过热的隐忧。
如果双方能成功推动量子与AI的融合,将为未来AI突破创造更多可能。
MongoDB 2026财年第二季度总收入达5.914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订阅收入为5.724亿美元,同比增长23%;服务收入为1,900万美元,同比增长33%。
二季度毛利润为4.20亿美元,毛利率71%,略低于去年同期的73%。非GAAP毛利润为4.364亿美元,非GAAP毛利率为74%。运营亏损为6,530万美元,同比收窄;非GAAP运营收入为8,680万美元,同比增长65%。截至2025年7月31日,MongoDB持有23亿美元现金及等价物。
点评:
MongoDB的AI战略推动了Atlas云数据库的高速增长。Q2收入中Atlas占比高达74%,同比增长29%,客户数量增至59,900家,单季度新增2,800家。
MongoDB的文档数据库NoSQL以灵活性与高性能见长,尤其适合AI工作负载,如向量搜索、生成式AI数据存储与实时推理。
AI推理需求的爆发,带动了MongoDB的持续增长。然而,云基础设施扩张与AI功能研发也推高了成本,在面对谷歌、AWS、微软等云巨头竞争时,MongoDB如何保持优势仍是一大挑战。
更多前沿AI动态、商业洞察与科技趋势,欢迎持续关注:
https://iaiseek.com
想了解过去72小时AI圈的更多大事件,请阅读:
2025年8月26日 · 24小时 AI 动态:YouTube与福克斯谈判僵局、英伟达推出Jetson Thor、蔚来股价飙升
2025年8月25日 · 24小时 AI 动态:NVIDIA Spectrum-XGS、Meta与谷歌云达成合作、AI超级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