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5日 · 24小时AI动态:Meta 押注谷歌 TPU、英特尔与阿里云深化协同、TPU v7 进入放量周期

过去24小时,全球 AI 基础设施格局出现重要变化:Meta 大手笔采购谷歌 TPU、英特尔与阿里云推进 CPU–OS 深度协同、谷歌 TPU v7 进入量产阶段。AI 算力正从单一路径走向多架构并行。以下为完整解读。


1. Meta 斥资数十亿美元采购谷歌 TPU,降低对英伟达依赖

Meta Platforms 正在大规模购买谷歌 TPU,金额达数十亿美元,目的是降低对英伟达 GPU 的战略性依赖,实现 AI 芯片供应多元化。

点评:
Meta 的举动代表其从“GPU 单一路线”向异构算力全面转型。
英伟达凭借 CUDA 生态与 GPU 性能长期占据大模型训练主导地位,但供应紧张、价格高涨、交付周期漫长,已成为科技巨头的核心瓶颈。

Meta 买 TPU,本质上是在购入算力自主权、价格谈判能力和未来技术路线的选择权。
这同时说明谷歌正在将 TPU 从内部专用正式推向行业级基础设施。

未来的大模型训练将不再只依赖“买英伟达”,尤其是 Meta 这样的超大规模公司,更需要算力路线的多样化来对冲风险。


2. 英特尔与阿里云通过第六代至强与龙蜥操作系统实现深度协同

英特尔与阿里云宣布在第六代至强 CPU 与龙蜥 OS 之间进行深入的软硬件适配、多核调度优化以及数据安全增强,以提升 AI 时代的整体算力效率。

点评:
这是典型的“后 GPU 时代”算力路径:在无法无限堆叠 GPU 的前提下,通过软硬件协同把 CPU 的潜力压榨到极限,提高推理和数据处理中枢能力。

英特尔正在 AI 推理和云计算市场探索“非 GPU 路线”的突围;阿里云则希望构建更自主、可靠的国产化云底座。
双方的协同不仅是性能优化,更是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的战略卡位。

CPU 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增长曲线,用于补齐 GPU 无法覆盖的算力场景。


3. 谷歌 TPU v7 进入放量周期,台湾供应链显著受益

谷歌自研 AI 芯片 TPU v7 已进入大规模部署阶段,预计 2026 年需求将显著增长,台湾的 PCB、散热模组、伺服器零组件等供应链厂商将成为主要受益者。

点评:
这代表谷歌正式从“内部自用 TPU”迈向“规模化算力基础设施”的新阶段。
TPU 长期在效率上领先,但受限于封闭生态。随着 v7 放量,全球正在从 GPU 单一主导转向 GPU + ASIC 并存的算力体系。

AI 供应链也将从“英伟达行情”扩散到多架构周期,未来的算力需求将更加多元。


谷歌 TPU 与英伟达 GPU 的差距还有多大?

当前差距更多体现在生态层面,而非硬件性能本身。
英伟达拥有 CUDA/TensorRT 等完整软件体系,生态壁垒极高;而 TPU 在大规模训练效率、成本结构和能耗比上已极具竞争力。
随着谷歌逐步开放 TPU 生态,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过去72小时最重要的AI事件

以下是你可能错过的两篇深度简报:


结语

随着 2025 年接近尾声,AI 算力体系正从“单一 GPU 时代”迈向“GPU + CPU + ASIC 并行”的多架构时代。谁能掌握多算力路线,谁就能在成本、性能、规模与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上占得先机,主导下一阶段的全球 AI 演进节奏。

作者: ActionGo创作时间: 2025-11-25 05:24:13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