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4小时,全球AI格局在“基础研究突破—AI安全危机—半导体人才争夺”三个维度同时出现关键变化。通义千问在 NeurIPS 拿下最佳论文、Google 的新品 24 小时内被曝重大漏洞、英特尔与台积电围绕 2nm 工艺在法律层面对峙。这些事件背后,是全球 AI 与半导体竞争日益系统化、深层化的趋势。

通义千问(Qwen)团队在 NeurIPS 2025 凭借论文《Gated Attention for Large Language Models》获得最佳论文奖。与此同时,新加坡发布基于通义的东南亚多语言大模型 Qwen-SEA-LION-v4。
点评:
通义千问团队获 NeurIPS 最佳论文,意味着中国在大模型底层机制研究上的创新已获得全球顶级学术认可。
《Gated Attention》解决了大模型长期存在的注意力非线性、稀疏性与 attention sink 等核心瓶颈,这类底层机制改进往往比“堆训练数据”更具代际突破的价值。
SEA-LION 的出现,则代表东南亚 AI 竞争正在从“模型能不能用”迈向“模型是否真正理解本地语言文化”。
更重要的是,这显示通义的开源生态正在从中国向东南亚外溢,成为区域级AI基础设施。
研究人员发现,Google 最新发布的 AI 工具 Antigravity 存在严重安全漏洞,攻击者可修改设置、操控 AI 代理并安装恶意软件,影响 Windows、macOS 与 Linux。Google 已承认问题但尚未提供修补方案。
点评:
本以为 Antigravity 是 Google 的“大招”,没想到上线 24 小时便被发现严重漏洞,引发全球开发者对 AI 工具“信任链”危机的担忧。
AI 代理具备自动化执行编码、分析、生成任务的能力,但这意味着系统权限高度开放,安全边界大幅缩小。
在缺乏完善的沙箱机制、权限隔离、透明执行日志的前提下,AI Agent 的规模化推广将带来巨大风险。
这次事件也给所有 AI 工具商敲响警钟:性能不是唯一竞争力,安全才是下一场代理化时代的核心壁垒。
英特尔重新聘回曾任职18年的老员工罗维仁(Wei-Jen Lo),他在跳槽台积电后参与2nm工艺研发。台积电随即以涉嫌泄露2nm商业机密为由提起诉讼。英特尔则公开回应:认为指控毫无依据。
点评:
罗维仁的回归从表面上看是人才流动,本质上却是“先进制程人才争夺战”的缩影。
台积电的诉讼让此事从普通的人才流动升级为全球半导体竞争中的法律与技术对峙。
罗维仁曾主导英特尔10nm/7nm研发,也深度参与台积电2nm工艺,其核心能力是多年积累的“经验性知识”——而这种知识往往无法用文件界定。
这正是本案复杂之处:先进制程的关键 know-how 常常掌握在个人脑中,而非简单的机密文档。
这使得法律边界模糊,也让顶尖工艺人才成为地缘政治与产业链竞争中愈发重要的战略资源。
以下两篇你可能错过的重要深度简报:
无论是通义千问斩获全球顶尖学术奖项、Google 掉入 AI 安全陷阱,还是英特尔与台积电围绕 2nm 展开的技术与法律博弈,它们共同揭示一个趋势:
AI 竞争正在从“模型与算力之争”升级为“基础研究 + 安全可靠性 + 半导体技术”的系统级竞争。
未来的优势,将属于那些同时掌握算法创新、AI安全、芯片制造三大能力的国家与企业。